壓縮機明年將供大于求
國內壓縮機產能今年增加1000萬臺,明年將供大于求
空調壓縮機步入供求臨界點
2005冷年(從上年的9月到本年的8月為一冷年)自開始以來,國內空調產量依舊高開高走,其中,國內的空調廠家為了擺脫上游資源的制約,也開始掀起與壓縮機巨頭合資建廠的高潮,壓縮機產能迅速擴張的時期已然來臨。
據(jù)了解,6月份以來,日立、日本大金、廣州冷機、廣東美芝、格力電器和春蘭股份等對空調壓縮機進行了擴產,今年國內空調壓縮機產能總量預計增加約1000萬臺以上。有業(yè)內人士提醒,隨著各大生產廠商掀起新一輪的增資擴容潮,空調壓縮機在2006年或將出現(xiàn)供大于求。
空調出口增加帶熱壓縮機
相關調查顯示,2004冷年全年壓縮機的表觀消費量(即銷量+進口量-出口量)為4200萬臺,而同期空調的產量高達4746萬臺,兩者之間有近550萬臺的缺口,導致最近幾個月壓縮機進口總量都在100萬臺以上。
隨著空調產業(yè)的整合,原有分散型的壓縮機市場集中于各大主流品牌的體現(xiàn)。雖然各壓縮機企業(yè)今年都將開始年度的改造計劃,以期突破產能的制約,但增長量相對有限,所以2005年壓縮機供給緊張局面還將繼續(xù)。這意味著,2005年壓縮機的熱銷勢頭將繼續(xù)。
據(jù)分析,今年壓縮機市場供不應求的主要原因就是空調出口激增。從2003年12月份起空調出口量已經出現(xiàn)了持續(xù)兩年的高開走勢,其中,2004年以后中國空調產品的月平均出口量高達150萬臺以上,單月最高出口量接近380萬臺。
據(jù)格力電器、美的電器、志高空調等廠家向記者提供的業(yè)績報告顯示,2005年各大生產企業(yè)的空調出口增幅仍達到兩位數(shù)。因此,在今年空調內銷總量沒有太大變化的市場格局下,海外市場的進一步提升,使壓縮機內銷緊缺的形勢雪上加霜。
各壓縮機廠加緊擴容
在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中,以壓縮機生產與銷售為主營業(yè)務的公司主要有海立股份、大冷股份、廣州冷機、華意壓縮等,兼營壓縮機生產與銷售的公司有格力電器、春蘭股份、美的電器、青島海爾、四川長虹等——這些企業(yè)無疑成為了壓縮機增產擴容的主力軍。
6月9日,在已有100萬臺空調壓縮機產能的基礎上,日前,春蘭又投資1.8億元引進一條現(xiàn)代化空調壓縮機生產線,并新建了壓縮機廠和技術支持中心。
春蘭方面預計,到今年下半年,其節(jié)能空調壓縮機將形成年產400萬臺的生產規(guī)模。一個月前,長虹空調公司總經理李進也向記者透露,長虹已投資15億元打造空調壓縮機生產基地,明年年初投產后年產能可達300萬臺。
此外,傳統(tǒng)空調巨頭格力電器投資4.6億元新增240萬臺壓縮機產能,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表示,未來,格力電器想把壓縮機的產能擴大到700萬至800萬臺。
同時,美的與東芝-開利共同投資3.5億元的美芝壓縮機二期基地宣告正式投產運營,廣東美芝也成為繼上海日立、松下萬寶之后,國內第三家產能突破800萬臺的壓縮機廠家。
而上海日立、松下萬寶早在去年已完成增資擴產項目,目前產能均在1000萬臺以上。
供求平衡將被打破
另據(jù)了解,隨著國內壓縮機企業(yè)的竣工投產,松下、三菱電機、大金、三洋、LG的壓縮機項目也將陸續(xù)進入投產期,屆時預計整個空調壓縮機行業(yè)的產能將突破9000萬臺,而占世界總量75%的中國空調壓縮機產銷量也將在2006年達到7000萬臺,相對平衡的供求關系將會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改變。
■產業(yè)案例
原材料上漲構成成本壓力華意壓縮預虧半年報
日前,華意壓縮(000404)發(fā)布半年報預虧公告,成為眾多空調上游企業(yè)中,首家因原材料上漲壓力以致行將虧損的企業(yè)。
據(jù)華意壓縮公司公告披露,華意壓縮預虧主要在材料漲價。2005年初至今鋼材和銅的價格上升,塑料價格維持在高位,空調整機和壓縮機的盈利能力很可能繼續(xù)受到擠壓。
華意壓縮稱半年報虧損的原因是,進入2005年以來主要原材料特別是鋼材價格繼續(xù)大幅上漲,預計2005年上半年主營業(yè)務成本的增長將大于主營業(yè)務收入的增長。不過,從去年的年報中可以看出,該公司去年要不是3000多萬元的補貼收入扭虧為盈,目前早應該被“特別處理”了。
據(jù)公告稱,華意壓縮機的產、銷量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壓縮機產品價格略有上升,主營業(yè)務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3%,主營業(yè)務利潤較上年同期增加了96%。但是自2005年以來,主要原材料價格特別是鋼材價格持續(xù)上漲,壓縮了產品的利潤空間,由于報告期加大了庫存產品的銷售,致使公司虧損。
2005年除鋁箔價格將有所回落外,硅鋼片和精練銅管仍存在一定市場缺口,有價格上漲可能,因此,將對壓縮機行業(yè)控制生產成本將構成負面影響。
2006年壓縮機企業(yè)產能
海立股份1000萬
大冷股份500萬
廣州冷機1000萬
華意壓縮300萬
格力電器300萬
春蘭股份400萬
美的電器850萬
青島海爾200萬
四川長虹3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