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國際競爭力年鑒2004》最新結果分析(1)
■國家發(fā)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 國際競爭力比較課題組
近日,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fā)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簡稱IMD)對外公布了《世界競爭力年鑒2004》(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簡稱WCY)的最新排名結果,同時對世界經濟形勢和全球競爭力格局的演變趨勢做出了總結,下文是IMD的中國大陸合作伙伴--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對IMD競爭力評比結果的分析和整理。本文首先介紹了IMD就全球經濟形勢和國際競爭力演進趨勢所做的評述;然后,文章落腳于中國的競爭力現(xiàn)狀,指出了中國競爭力不斷上升的總體趨勢和變化原因。
●第一部分:世界經濟形勢與全球競爭力格局
一、世界經濟形勢的三大特征
IMD指出,世界經濟在經歷了一段黑暗時期后,又出現(xiàn)了新的復蘇景象。
1.新的經濟周期規(guī)律:反周期貨幣政策雙重影響
IMD指出,世界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規(guī)律已經發(fā)生了變化。中央銀行的反周期政策弱化了這次經濟衰退的影響。美聯(lián)儲通過不斷地削減利率以影響經濟形勢,這為美國乃至世界經濟提供了復活的氧氣。
然而,反周期的貨幣政策是一把“雙刃劍”,在防止最壞情況發(fā)生的同時,也帶來的明顯的負面影響,誘發(fā)了所謂的經濟體系“貧血癥”?,F(xiàn)在的情況是,經濟弱而不衰,其結果是經濟復蘇力量弱化,復蘇缺乏堅實的基礎。
2.非技術部門驅動的經濟復蘇:更審慎看待技術部門作用和油價上升
IMD指出,技術部門已經不再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過去幾年中,高科技企業(yè)出現(xiàn)了破產和資產大幅縮水的情況,有些企業(yè)的市值縮水比例高達90%以上。
2004年,世界經濟形勢開始扭轉,石油價格也出現(xiàn)了上升。經濟學家們通常對石油價格波動十分敏感,因為石油價格上升會影響企業(yè)的成本結構,延緩經濟復蘇。但我們還應該意識到,較高的石油價格也表明了經濟熱度在上升。實際上,石油價格仍然處于可接受的程度之內,并不會危及經濟復蘇。
3.世界經濟形勢喜憂參半:復活的股票市場與惡化的安全問題
受經濟復蘇的影響,股票市場開始展現(xiàn)新的活力,市值開始回升,交易量也在增加。作為股票市場信心度標志的IPO發(fā)行規(guī)模也在上升。
不安全因素在日益增長:病毒、垃圾郵件、恐怖主義、戰(zhàn)爭和流行病,都給人們造成了心理陰影,也對經濟構成負面影響。
二.影響世界競爭力格局的三大趨勢
IMD同時指出,經常性的經濟周期波動只是一種短期現(xiàn)象,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國際競爭力格局演進的根本趨勢,這一趨勢已經開始影響2004年的全球競爭力格局了。
1.崛起的力量
亞洲以及不久后的俄羅斯和中歐,將會憑借自身的力量成為世界的主要競爭者。它們的崛起將會對美國和歐洲構成嚴重沖擊。
在世界競爭力格局變化中,亞洲的崛起最引人矚目,亞洲已成為世界競爭力的主導力量之一。1820年,亞洲占世界GDP的比重為50%,1950年下降為19%,而到了2003年,這一比重要提高到了40%,并且,從長期來看,這一比重會繼續(xù)提高。高盛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GDP將達到近45萬億美元,美國為約35萬億美元,而歐洲的GDP總額約為25萬億美元。亞洲也將成為世界投資的中心。現(xiàn)在,在流入發(fā)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中,已經有60%以上涌入了亞洲地區(qū),其中,中國就占到了32.5%。拉丁美洲的這一比例為34.5%,非洲只占5.8%。
亞洲的崛起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大多數亞洲國家將成為歐美和日本企業(yè)的經濟投入品的生產者: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的制造業(yè)中心;印度會成為后勤基地,提供內勤服務;而泰國將成為第三方組裝基地。第二階段,這些國家的購買力會不斷積累和提升,中產階級應運而生,成為個人財富的擁有者。因此,亞洲國家將成為市場提供者。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移動通訊、汽車、鋼材消費市場。在第三階段,亞洲將憑借自身力量成為世界的主要競爭者。亞洲國家會培育出自己的全球性企業(yè),開始輸出本國的品牌。亞洲國家將告別廉價產品制造階段,成為世界級品牌擁有者,產品的增加值會不斷提高。
2.結構性赤字
對于各國政府而言,各種各樣的赤字在困擾著它們:有些赤字是經濟周期變化帶來的,但許多赤字是結構性的。它們是富有的老齡化社會(其消費大于生產)的必然結果。歐洲將會受此拖累,并且可能無法推進自身的改革。
發(fā)達國家的赤字問題日益突出。2000年,OECD國家(28個較為發(fā)達的國家)的累積赤字為-1%,現(xiàn)在,這一比例已經提高到了-4.3%,這是10年來最糟糕的情況。而且在大多數國家,赤字不再是經濟狀況的變化引起的,而是由更具根本性的社會變化引起的,即財富創(chuàng)造落后于社會支出的快速增長。
赤字游戲能夠持續(xù)多久呢?理論上講,只要一國能夠找到貸款者,能夠償還利息和本金,這一游戲就能進行下去。然而,更多的借款和更高的赤字意味著政府收入中有更多的資金被用于償還利息和本金,意味著生產性投入的減少。這似乎是一顆定時炸彈,經濟復蘇所帶來的利率水平上升必然會將其引爆,由此導致的種種問題不堪設想。
現(xiàn)實告訴我們,中央銀行的操縱空間越來越小。不但政府債務規(guī)模在急速上升,企業(yè)債務規(guī)模也是如此。據統(tǒng)計,1980年以來,美國的企業(yè)長期債務規(guī)模上升了5倍,短期債務規(guī)模上升了3倍。過度繁榮的互聯(lián)網時代是企業(yè)債務擴張的重要原因。
上述情況說明,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預期:中央銀行必然會極力維持低利率。但與經濟復蘇相伴的利率上升還是會導致房地產、股票和債券價格下跌,甚至會使全球經濟再次陷入衰退的深淵。
3.制造業(yè)發(fā)展的新模式
世界的制造業(yè)在飛速增長,但制造業(yè)提供的工作機會卻在迅速減少。借助于全球化,生產率迅即提高,這一趨勢正影響著低成本地區(qū)??梢灶A料,下一輪變化會波及到服務行業(yè)。
隨著時間的推移,制造業(yè)在一國GDP中的重要程度不斷下降。在美國的GDP中,制造業(yè)只占22%,德國的這一比例為29%。而在中國,這一比重高達52%。然而,世界各地的變化趨勢都是,制造業(yè)的重要程度會不斷下降。1995年到2002年,世界制造業(yè)生產增長了30%,但制造業(yè)就業(yè)人數減少了11%。在20個最重要經濟體中,制造業(yè)工作機會減少了3100萬個。而在歷史同期,中國的制造業(yè)就業(yè)人數也減少了1500萬。因而,并不像人們過去所預期的那樣,在制造業(yè)當中出現(xiàn)了就業(yè)機會從一些地區(qū)向另一些地區(qū)的凈轉移。相反,在世界范圍內,都出現(xiàn)了制造業(yè)生產率水平的提高,這意味著工作機會的減少。
本文相關信息
- [新聞資訊] IDC認為NAND內存與磁盤驅動器的競爭將會加劇
- [有關專業(yè)] 撫挖履帶起重機在東北亞高新技術博覽會上成功展出
- [新聞資訊] 撫挖首次推出250噸全電控履帶式起重機
- [新聞資訊] IDC市場逐漸活躍 投資前景看漲
- [新聞資訊] IGE+XAO公司參加廣州國際工業(yè)控制展
- [新聞資訊] IHS:一季度北美PVC生產商平均開工率約為79%
- [新聞資訊] Illumina公布新一代測序儀發(fā)展大計
- [有關專業(yè)] IMB國際服裝生產技術博覽會成果超出預想
- [新聞資訊] Infineon推出進一步擴展8位和16位微控制器應用開發(fā)套件
- [新聞資訊] infineon在APEC上推出第三代thinQ! SiC肖特基二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