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機構預測一季度GDP降至6.6%
快速下滑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再次引發(fā)學界對于通縮的擔憂。在北京大學日前舉行的“中國經濟觀察”論壇上,來自17家國內外頂級研究機構給出的預計顯示,在1月份CPI創(chuàng)下31個月新低之后,今年1季度物價將出現-0.7%的負增長,中國經濟正式進入“輕度通縮期”。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發(fā)布最新“朗潤預測”顯示,17家國內外研究機構預測今年一季度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繼續(xù)下降至6.6%,在各項經濟指標中,進口降幅最大,可能由-9%降至-22.6%,降幅為13.6個百分點。
參與“朗潤預測”的17家機構除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外,還包括花旗銀行、匯豐銀行和中金公司等在中國宏觀經濟領域最有權威性的研究機構。
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創(chuàng)下6.8%的歷史新低,這在當時超出許多經濟學家的預期。雖然一季度6.6%的增速顯示同比漲幅還在繼續(xù)下探,不過,在經濟學家看來,形勢正在好轉。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盧鋒表示:“增長回調近底,輕度通縮再現,外貿跌幅加大,銀根或許更松。”他表示,雖然外部經濟環(huán)境仍然嚴峻,但中國經濟在前一段猛烈下跌的勢頭將得到遏制,政府刺激需求的政策初顯成效。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認為,由于制造業(yè)和房地產業(yè)投資繼續(xù)下滑,中國經濟在2009年上半年將會繼續(xù)下挫,真正意義上的復蘇將出現在2009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200%。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顯得更為樂觀。他表示,從最近公布的幾項數據來看,鋼材產量自去年12月份以來顯著反彈、重工業(yè)大幅波動、進口價格大跌順差額暴漲、商品住房銷售亦出現回暖勢頭,“幾大指標均顯示國內需求快速回升的可能性增大,預計GDP增速在四季度將快速反彈至9%左右。”(邢飛)